GC-4929潤滑脂滴點測定儀安裝與使用方法
1、儀器背面距墻壁不得小于200mm,儀器使用電源應有良好的接地線。
2、儀器應放在避風干燥處,便于觀察試樣狀況。
3、裝配儀器時,首先,將石棉墊放入大玻璃缸中再將小玻璃鋼放在石棉墊上,然后把油浴上蓋放好后,將玻璃浴缸放在儀器上蓋大圓孔中即可。之后,把電機支架安裝在儀器后座的支架座上,用螺絲擰緊固定好,再用軟軸連接攪拌電機和攪拌葉軸。攪拌電機、加熱棒的連線插入儀器后座的插口座中,擰緊固定好。
4、儀器安裝好后,首先,向小玻璃缸內注入介質,介質液面距玻璃缸上沿45~50mm,由于注入的介質不同,加熱后的介質膨脹體積各有差異,應在試驗前做一次升溫加熱,確定介質體積為好。
5、準備工作完成后,按照GB/T 4929標準試驗方法,將準備好的試管裝置,放入試管口中,將橡膠塞套在溫度計上,調節膠塞位置,使溫度計球的頂端離脂杯底部約3毫米,將另一支溫度計插入上蓋上的溫度計座里,使其球部與試管中溫度計的球部位于大致一樣的水平面上。
注:在試管里的溫度計球部頂端的位置不是關鍵的,只要不堵塞脂杯的小孔即可;由于脂杯內表面涂有脂膜,溫度計球不能和試樣相接觸。
6、取下脂杯,并把脂杯大口壓入試樣,直到杯裝滿試樣為止,要盡可能小心避免將試樣工作。用刮刀除去多余的試樣。在底部小孔垂直位置拿著脂杯,輕輕按住杯,向下穿拋光金屬棒,直到棒伸出約25毫米。使棒以接觸杯的上下圓周邊的方式壓向脂杯。保持這樣的接觸,用食指旋轉棒上脂杯,使它螺旋狀向下運動。以除去棒上附著呈圓錐形的試樣,當脂杯最后滑出棒的末端時,在脂杯內側應留下一厚度可重復的光滑脂膜。
7、將脂杯和溫度計放入試管中,把試管掛在油浴中。使油面距試管邊緣不超過6毫米。應適當的選擇試管里固定溫度計的橡膠塞,使溫度計上的76毫米浸入標記與橡膠塞的下邊緣一致。把組合件浸入到這一點。
8、準備工作完成后,首先打開“電源"開關,順時針調節“調壓"旋鈕,加熱棒開始加熱,同時電壓表顯示電壓值,再打開“攪拌"和“照明"開關,攪拌葉開始攪拌,LED燈源開始照明,。隨時調節“調壓"旋鈕,溫度逐漸升高。
9、電機攪拌油浴,按4~7℃/分的速度升溫,直到油浴溫度達到
比預期滴點約低17℃的溫度。然后,降低加熱速度,使在油浴溫度再升高2.5℃以前,試管里的溫度與油浴溫度的差值在2℃或低于2℃范圍內。繼續加熱,以1~1.5℃/分的速度加熱油浴,使試管中溫度和油浴中溫度之間的差值維持在1~2℃之間。
10、當溫度繼續升高時,試樣逐漸從脂杯孔露出。從脂杯孔滴出第1滴流體時,立即記錄兩個溫度計上的溫度。
注:① 某些脂,例如一些鋁基脂,在熔融時滴出的流體總是呈線狀,它可能斷裂也可能保持直到滴落到試管的底部為止;在后一種情況下,記錄流體到達試管底部時的溫度。
②有些脂的滴點,特別是含有鋁皂的脂,隨著老化而滴落下降,這種滴點變化比在不同試驗室里所得結果的允許誤差大的多,因此,實驗室之間的對比試驗必須在六天內完成。
11、假如兩個試樣具有大致相同的滴點,可在同一油浴里同時進行測定。